宮頸不成熟時使用催產素可通過調整藥物劑量、結合物理刺激、監測宮縮頻率、評估胎兒狀況、必要時轉為剖宮產等方式促進分娩。宮頸不成熟通常由孕激素水平不足、宮頸結構異常、胎位不正、子宮收縮乏力、既往宮頸手術史等因素引起。
1、藥物調整:
催產素需根據宮頸評分調整輸注速度,初始劑量通常為2-4mU/min,每30分鐘遞增1-2mU,最大不超過20mU/min。用藥期間需持續監測宮縮強度和間隔時間,避免強直性宮縮導致胎兒窘迫。可配合使用前列腺素制劑如地諾前列酮陰道栓軟化宮頸。
2、物理刺激:
人工破膜聯合催產素可提升引產成功率,通過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促進宮頸成熟。低位水囊壓迫宮頸管機械性擴張宮頸,配合乳房按摩刺激催產素分泌。會陰熱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宮頸肌肉緊張度。
3、宮縮監測:
每15分鐘記錄宮縮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和強度,目標為10分鐘內3-5次宮縮,每次持續40-60秒。胎心監護需同步進行,出現晚期減速或變異減速時應暫停催產素。宮縮過頻時靜脈推注鹽酸利托君抑制宮縮。
4、胎兒評估:
持續電子胎心監護觀察基線變異和加速反應,超聲評估羊水指數和臍動脈血流阻力。出現持續性胎心過緩或羊水糞染需立即終止引產。胎兒頭皮血pH值低于7.2提示酸中毒,需考慮緊急剖宮產。
5、手術干預:
催產素使用24小時仍未進入活躍期,或出現不可逆性宮頸水腫時需行剖宮產術。既往古典式剖宮產史者禁用大劑量催產素。完全性前置胎盤等產科禁忌癥患者應直接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
引產期間建議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每小時飲水200ml預防脫水。可食用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蒸雞蛋補充能量,避免油膩飲食加重胃腸負擔。宮縮間歇期進行分娩球運動幫助胎頭下降,每小時排尿防止膀胱充盈影響胎頭銜接。出現規律宮縮伴宮頸擴張3cm以上可轉入產房待產,胎膜早破超過12小時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