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不對稱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物理治療及醫療干預等方式改善。面部不對稱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不良咀嚼習慣、顳下頜關節紊亂、面部神經麻痹或外傷等因素引起。
先天性發育異常可能與遺傳或胚胎期發育障礙有關,通常表現為骨骼結構不對稱。輕度情況可通過發型修飾改善,嚴重者需正頜手術矯正。不良咀嚼習慣長期單側咀嚼會導致咬肌肥大,表現為咀嚼側面部膨隆。建議雙側交替咀嚼,配合面部按摩促進肌肉平衡。
顳下頜關節紊亂多與關節盤移位有關,常伴關節彈響和疼痛。可采用熱敷、頜墊等保守治療,頑固病例需關節腔注射或關節鏡手術。面部神經麻痹如貝爾氏麻痹急性期需糖皮質激素和抗病毒藥物,恢復期配合針灸治療。外傷后軟組織瘢痕攣縮可通過局部注射透明質酸酶或手術松解改善。
持續加重的面部不對稱或伴隨疼痛、麻木等癥狀時,建議盡早就醫排查腫瘤或神經系統疾病。多數輕微不對稱通過行為矯正可獲得改善,顯著不對稱需由整形外科醫生評估制定個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