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黑色糞便可能與上消化道出血、飲食或藥物因素有關。常見原因有胃潰瘍出血、食用動物血制品、服用鐵劑或鉍劑類藥物、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胃癌等。黑色糞便在醫學上稱為柏油樣便,需結合其他癥狀綜合判斷。
胃潰瘍侵蝕血管會導致出血,血液在腸道內氧化形成硫化鐵,使糞便呈現柏油樣黑色。患者可能伴有上腹疼痛、反酸等癥狀。治療需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嚴重出血需內鏡下止血。
食用豬血、鴨血等動物血制品后,其中未被完全吸收的血紅蛋白鐵經腸道細菌作用可形成黑色硫化鐵。這種生理性黑便通常無其他不適,停止食用后1-2天內糞便顏色可恢復正常。
服用琥珀酸亞鐵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補鐵藥物時,未被吸收的鐵元素與腸道硫化物結合產生黑色硫化鐵。此類黑便質地均勻,無特殊臭味,停藥后即可消失,必要時可改用其他劑型鐵劑。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時,大量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會形成黑色柏油樣便,常伴有嘔血、心悸等癥狀。需緊急處理,使用注射用生長抑素等藥物降低門脈壓力,必要時行內鏡套扎治療。
腫瘤組織壞死出血可導致持續性黑便,可能伴隨消瘦、貧血等癥狀。診斷需結合胃鏡及病理檢查,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化療藥物如替吉奧膠囊等綜合方案。
發現黑便時應記錄排便次數和性狀變化,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暫時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若黑便持續2天以上或伴有頭暈、冷汗等癥狀,需立即消化內科就診。老年患者出現無痛性黑便要警惕惡性腫瘤可能,建議完善胃腸鏡檢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糞便顏色變化,服用鐵劑期間可適當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鐵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