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的癥狀主要有乏力、黃疸、腹水、肝性腦病和出血傾向。慢性肝衰竭是肝臟功能逐漸惡化的結果,通常由長期肝病發展而來,癥狀會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加重。
1、乏力
乏力是慢性肝衰竭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患者常感到全身無力、精神不振,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緩解。肝臟功能受損導致能量代謝障礙,體內毒素積累影響神經系統功能,是乏力的主要原因。隨著病情發展,乏力程度會逐漸加重,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活動。
2、黃疸
黃疸表現為皮膚和眼白發黃,是肝功能嚴重受損的典型表現。肝臟無法正常代謝膽紅素,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黃疸程度與肝損傷程度相關,可能伴有皮膚瘙癢。黃疸加重往往提示病情惡化,需要密切監測。
3、腹水
腹水指腹腔內液體積聚,表現為腹部膨隆。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同時門靜脈高壓促使液體滲出。腹水可能引起腹脹、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需要進行腹腔穿刺引流。
4、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神經精神癥狀,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異常、撲翼樣震顫等。肝臟解毒功能喪失導致血氨等毒素進入大腦是主要原因。癥狀可從輕微的性格改變發展到昏迷,需要及時干預。
5、出血傾向
慢性肝衰竭患者常有牙齦出血、鼻衄等出血傾向。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和脾功能亢進導致血小板減少是主要原因。嚴重時可出現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需要積極治療。
慢性肝衰竭患者應注意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避免食用過硬或刺激性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限制水分攝入有助于控制腹水。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體力消耗。嚴格禁酒,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定期監測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標,出現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心理疏導和家庭支持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