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濕疹與手癬可通過臨床表現、病因及治療方式區分。手部濕疹多由過敏或刺激物引發,表現為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手癬由真菌感染導致,常見環狀鱗屑和邊緣隆起。兩者在皮膚鏡檢、真菌培養等檢查中有明確差異。
1、病因差異:
手部濕疹屬于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與接觸洗滌劑、金屬鎳等刺激物相關,也可能由遺傳性過敏體質誘發。手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是常見病原體,多通過接觸感染者或污染物品傳播。
2、癥狀特征:
濕疹皮損邊界不清,急性期可見密集小水皰、糜爛滲出,慢性期呈苔蘚樣變伴皸裂。手癬皮損呈離心性擴展,邊緣有活躍的丘疹水皰,中心區域干燥脫屑,夏季加重冬季減輕。
3、檢查方法:
真菌鏡檢是鑒別金標準,刮取皮屑經氫氧化鉀處理后,手癬可見分支菌絲或關節孢子。濕疹患者過敏原檢測可能陽性,組織病理顯示海綿水腫而非菌絲結構。
4、治療原則:
濕疹需避免接觸刺激物,外用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鹵米松,嚴重者口服抗組胺藥。手癬首選抗真菌藥,如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溶液,頑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
5、預防要點:
濕疹患者應減少洗手頻率,使用無皂基清潔劑,工作時佩戴棉質手套。手癬預防需保持手部干燥,避免共用毛巾,家庭成員需同步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日常護理需針對性調整:濕疹患者可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手癬患者建議穿透氣棉質手套。飲食上濕疹需規避辛辣刺激食物,手癬無特殊禁忌但需控制血糖。運動后及時清潔手足,真菌感染者優先選擇抗真菌沐浴露。癥狀持續兩周不緩解或出現化膿時,需皮膚科就診進行微生物培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