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胃熱的常用中成藥有清胃散、清胃黃連丸、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丸等。
胃熱即胃熱熾盛證,又名胃實熱證,是指火熱壅滯于胃,胃失和降(胃的通降功能出現障礙),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饑(吃得多還容易餓)等為主要表現的實熱證候。中醫治療胃熱熾盛證以清瀉胃熱為主,胃熱患者可遵醫囑規范使用以下藥物。
1.清胃散:具有清胃涼血的功效。用于陽明熱盛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劇痛,喜寒惡熱,其牙齒喜冷惡熱。2.清胃黃連丸:具有清胃解熱,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及咽喉腫痛。
32.牛黃清胃丸:具有清胃瀉火,潤燥通便的功效。用于心胃火盛所致的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乳蛾(以咽喉兩側喉核(即腭扁桃體)紅腫疼痛,形似乳頭,狀如蠶蛾為主要癥狀的喉病)咽痛,尿赤便秘。
43.黃連上清丸:具有散風清熱,瀉火止痛的功效。用于風熱上攻、肺胃熱盛所致的頭暈目眩,目赤,口舌生瘡,牙齒疼痛,咽喉腫痛,耳痛耳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顏色深黃)。
出現不適后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治療,不可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