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其原因錯綜復雜,除生理性腹瀉、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外,霉菌也可引起小兒腹瀉。引起人類致病的霉菌雖為數不多,但危害不淺。因為霉菌感染具有傳播廣、治療困難以及容易被忽略的特點。小兒霉菌性腹瀉就是一種典型的霉菌性疾病,已成為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原因。
在致病霉菌中,最多見的是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粘膜。由于正常機體能抵抗念珠菌的侵襲,故平時念珠菌處于抑制狀態,當機體防御機能降低,念珠菌就會乘機作亂,大量繁殖,損壞組織皮膚、粘膜,形成感染。
不良的衛生習慣是小兒發生霉菌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如母親的乳頭周圍皮膚或指甲有霉菌時,可經哺乳或喂食而使小兒攝入霉菌;小兒臍部、腋窩、肛門等部位發生霉菌病時,因搔癢抓撓也可使霉菌經口鼻吸入。
小兒霉菌性腹瀉還與亂用抗菌藥物有關。當人體內腸道菌群數量和種類變化時,就會出現菌群失調癥造成繼發感染和腹瀉。如長期使用抗生素,給腸道正常菌群帶來災難,由于正常菌群的減少和毀滅,使霉菌乘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霉菌性腹瀉等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