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牙齦萎縮可能由遺傳因素、口腔衛生不良、牙齒排列異常、牙齦炎、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牙齦萎縮表現為牙齦邊緣向牙根方向退縮,可能伴隨牙齒敏感、牙根暴露等癥狀。
1、遺傳因素
部分兒童因家族遺傳傾向導致牙齦組織較薄或結構異常,容易發生牙齦萎縮。家長需定期帶孩子進行口腔檢查,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牙齒,避免用力橫向摩擦牙齦。遺傳性牙齦萎縮通常進展緩慢,但需長期關注牙齦狀態變化。
2、口腔衛生不良
刷牙方法不正確或清潔不徹底會導致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引發炎癥性萎縮。家長應幫助孩子掌握巴氏刷牙法,每日早晚各刷一次,配合兒童專用牙線清潔牙縫。對于已形成的牙結石,需由口腔醫生進行專業潔治。
3、牙齒排列異常
牙齒擁擠或錯位會造成局部牙齦受到異常咬合力,長期可能導致萎縮。早期進行正畸評估很重要,對于乳牙期嚴重錯頜可考慮間隙保持器,恒牙列異常則需在適當時機進行矯正治療,減輕牙齦機械性損傷。
4、牙齦炎
兒童慢性牙齦炎未及時治療會發展為牙周組織破壞,常見致病菌為放線共生放線桿菌。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可遵醫囑使用西吡氯銨含漱液、碘甘油局部涂抹,嚴重時需配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療,同時加強菌斑控制。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白血病等系統疾病可能影響牙齦微循環和免疫功能,導致萎縮性改變。需通過血常規、血糖檢測等排查原發病,治療基礎疾病同時,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維護口腔環境,必要時進行牙齦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家長應每三個月帶孩子進行專業口腔檢查,選擇含氟兒童牙膏和適合年齡的牙刷。飲食上增加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牙齦。對于已經暴露的牙根表面可使用脫敏牙膏,夜間磨牙患兒需佩戴咬合墊。發現牙齦持續退縮、牙齒松動等情況應及時就診兒童牙科,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