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通過抑酸藥物、胃黏膜保護劑、促胃腸動力藥、抗生素、中藥制劑等方式治療。該病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等癥狀。
1、抑酸藥物:質子泵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黏膜炎癥。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這類藥物適用于胃酸分泌過多導致的黏膜損傷,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療程。
2、胃黏膜保護劑:通過形成保護膜促進黏膜修復,常用鋁碳酸鎂、硫糖鋁等藥物。這類制劑能中和胃酸并吸附膽汁酸,特別適合伴有膽汁反流的患者,建議餐后嚼服效果更佳。
3、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改善胃排空功能。適用于胃動力障礙引起的腹脹癥狀,能有效減少膽汁反流持續時間,需注意與抑酸藥物間隔兩小時服用。
4、抗生素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需采用四聯療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療前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確診,完成療程后需復查確認根除效果。
5、中藥調理:摩羅丹、胃復春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適用于病程較長的患者,能改善胃黏膜微循環,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
日常飲食應選擇易消化的魚肉、蒸蛋等低脂食物,避免腌制食品和酒精刺激。規律進行太極拳、散步等溫和運動,每周保持5次30分鐘有氧活動。定期胃鏡復查可監測黏膜病變進展,伴有腸化生或異型增生時需縮短隨訪間隔至6-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