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伴隨出血需立即就醫排查病因。便血可能由痔瘡、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引起,具體處理方式需結合病因決定。
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多因排便用力導致肛周靜脈破裂。表現為便后滴鮮血,血液與糞便不混合??赏ㄟ^溫水坐浴緩解癥狀,醫生可能推薦使用痔瘡栓或口服靜脈增強劑。若反復出血或形成血栓,需考慮硬化劑注射或手術切除。
細菌性痢疾由志賀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伴隨腹痛、發熱及黏液膿血便。確診需糞便培養,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同時需補充電解質預防脫水。患者需隔離至癥狀消失,避免傳染。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炎癥性腸病,典型癥狀為反復黏液膿血便伴里急后重。結腸鏡檢查是確診依據,治療需使用氨基水楊酸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重癥患者可能需生物制劑或手術治療。
腸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出血通常表現為暗紅色血便,可能伴隨體重下降。50歲以上人群出現此類癥狀應盡快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可通過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需綜合治療。
持續便血超過24小時,或伴隨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時,需急診處理。老年人、孕婦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現便血更應提高警惕。就醫時需詳細描述出血顏色、頻率及伴隨癥狀,必要時攜帶糞便樣本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