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痤瘡主要表現為紅色或膚色硬結、疼痛、炎癥反應及可能遺留瘢痕,通常與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相關。
1、紅色硬結
結節性痤瘡早期會在皮膚深層形成直徑超過5毫米的紅色硬結,觸感堅實且邊界不清。這些結節由毛囊壁破裂后角蛋白和皮脂滲入真皮層引發,常伴隨局部溫度升高。患者可能同時出現白頭粉刺或黑頭粉刺,硬結可持續數周不消退。
2、顯著疼痛
炎癥反應導致神經末梢受壓產生持續脹痛或刺痛感,尤其在觸碰或面部肌肉活動時加劇。疼痛程度與結節大小和炎癥范圍相關,嚴重者可影響睡眠質量。部分患者會伴隨淋巴結腫大,提示存在繼發感染可能。
3、皮膚炎癥
病變區域呈現鮮紅色或紫紅色腫脹,周圍皮膚可能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炎癥介質如白細胞介素刺激導致局部組織水腫,嚴重時多個結節融合形成更大炎性斑塊。炎癥期通常持續2-4周,期間可能滲出淡黃色組織液。
4、化膿傾向
約半數結節會發展為膿腫,中心出現黃色膿頭但不易自行破潰。痤瘡丙酸桿菌繁殖加劇化膿過程,不當擠壓可能導致感染擴散。深部膿腫愈合后易形成凹陷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疙瘩。
5、色素沉著
炎癥消退后常遺留紫褐色或棕紅色炎癥后色素沉著,可持續數月。膚色較深人群更易出現明顯色素異常,紫外線暴露會加重色素沉積。部分患者可能伴隨毛孔粗大等繼發性皮膚改變。
結節性痤瘡患者需避免擠壓皮損,每日使用溫和潔面產品清潔后,可局部冷敷緩解炎癥。飲食上減少高糖高脂乳制品攝入,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建議選擇非致痘性護膚品,外出時做好物理防曬。若結節持續增大或伴發熱癥狀,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醫生可能根據情況開具異維A酸軟膠囊、鹽酸多西環素片或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必要時采用皮質類固醇局部注射或光動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