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支氣管壁結構破壞導致不可逆性擴張。支氣管擴張可能由感染、遺傳因素、免疫缺陷、吸入異物、慢性炎癥等原因引起。
1、感染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支氣管擴張的常見誘因。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損傷支氣管黏膜,破壞纖毛清除功能,導致分泌物滯留并引發慢性炎癥。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遺留的瘢痕也可能造成支氣管變形擴張。患者可能出現長期咳嗽、大量膿痰等癥狀,需通過痰培養明確病原體后使用抗生素治療。
2、遺傳因素
囊性纖維化等遺傳性疾病會導致黏液分泌異常,黏稠分泌物堵塞支氣管引發擴張。這類患者多伴有胰腺功能不全和汗液電解質異常,基因檢測可確診。治療需結合氣道清潔技術和胰酶替代療法,嚴重者需考慮肺移植。
3、免疫缺陷
原發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患者易發生反復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因CD4細胞減少易合并鳥分枝桿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癥患者可能表現為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擴張三聯征。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預防性抗生素可降低感染風險。
4、吸入異物
長期吸入有毒氣體、粉塵或誤吸胃內容物會直接損傷氣道。職業性粉塵暴露者可能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間嗆咳可能提示微量誤吸。支氣管鏡檢查既能清除異物,也可評估黏膜損傷程度,必要時需聯合抑酸治療。
5、慢性炎癥
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可引發支氣管壁炎癥浸潤,哮喘持續氣道炎癥可能導致支氣管結構重塑。這類患者往往同時存在其他系統癥狀,高分辨率CT顯示支氣管擴張多伴有樹芽征。控制原發病是治療關鍵,可選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制劑。
支氣管擴張患者應保持每日體位引流,進行呼吸康復訓練改善肺功能。冬季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飲食需保證充足熱量和蛋白質攝入,呼吸困難者可采取少量多餐方式。出現咯血或發熱癥狀需立即就醫,避免劇烈運動誘發氣胸。定期肺功能監測有助于評估病情進展,重度患者需評估長期氧療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