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臨床檢查體征可以明確診斷在有關白內障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由于診斷標準不同,研究結果將有很大差異。各研究資料之間難于進行相互比較,因此必須制定出明確的診斷標準和規范的調查方法。中國采用的白內障流行病學調查,主要參照如下3個標準來進行。
1.世界衛生組織(WHO)盲與低視力標準矯正視力<0.05為盲;≥0.05~<0.3為低視力;
2.WH0與美國中國眼科研究所診斷標準1982年WHO與美國中國眼科研究所提出,視力<0.7晶狀體混濁而無其他導致視力下降的眼病作為白內障診斷標準。
3.特定年齡段標準專為調查某一年齡段的白內障患病情況而制定的標準。如年齡≥50歲,晶狀體混濁,而無其他導致視力下降的眼病等采用這種方法調查的結果僅說明特定年齡段白內障患病狀況。
除了以上所述流行病學調查標準以外,在臨床上還有其他幾種有關白內障的診斷標準比如Chylack等的晶狀體混濁分級記錄方法即LOCS系統(1ensopacityclassificationsystem,LOCS)。這一系統是將晶狀體混濁的部位、范圍、顏色密度同標準照片進行比較,劃分不同等級,以確定晶狀體混濁的程度。此種診斷標準操作比較復雜,大多用于白內障的實驗研究,不適于在流行病學調查中應用。鑒別診斷
與并發性白內障的鑒別點在于后者是由全身或眼局部病變引起的,且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發病人群年齡普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