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奶水不足可通過飲食調節、中藥調理、催乳按摩、情緒管理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營養不足、乳腺堵塞、激素失衡、疲勞焦慮、哺乳方式不當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節:
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鯽魚湯、豬蹄黃豆湯,每日補充200-300ml乳制品。適量食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藥膳,避免生冷辛辣食物。保證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可搭配紅棗枸杞茶。
2、中藥調理:
在中醫師指導下選用下乳中藥,常見方劑包括通乳丹、下乳涌泉散。單味藥可使用黃芪、當歸、穿山甲配伍,或選擇黨參、白術、茯苓等健脾藥材。服藥期間需觀察乳汁分泌變化及嬰兒反應。
3、催乳按摩:
每日2次環形按摩乳房外圍,從腋下向乳頭方向推按。點按膻中、乳根穴位各3分鐘,配合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哺乳前輕柔擠壓乳暈,刺激泌乳反射。
4、情緒管理:
保證每日連續睡眠4-6小時,通過冥想、音樂緩解壓力。家人應分擔育兒事務,避免產婦過度勞累。產后抑郁傾向需及時心理干預,焦慮情緒會抑制催乳素分泌。
5、哺乳方式:
按需哺乳每日8-12次,單側吸吮至少15分鐘。交替使用搖籃式、橄欖球式等正確銜乳姿勢。夜間堅持哺乳,利用凌晨泌乳高峰時段。
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低強度運動如產后瑜伽,穿著透氣棉質哺乳文胸避免壓迫。若調理2周無效需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胎盤殘留等病理因素,西藥治療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禁用雌激素類藥物。哺乳期用藥必須遵醫囑,同時監測嬰兒睡眠及排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