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件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中藥調理、止痛藥物、免疫調節劑、物理療法等方式緩解。該病多與細菌感染、盆腔手術史、衛生習慣不良、鄰近器官炎癥蔓延、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下腹墜痛、腰骶酸痛、異常陰道分泌物等癥狀。
1、抗生素: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藥物。頭孢曲松鈉針對革蘭陰性菌,多西環素覆蓋支原體衣原體,甲硝唑對厭氧菌有效。用藥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耐藥。
2、中藥調理:慢性期可配合活血化瘀類中藥。金剛藤膠囊改善盆腔微循環,婦炎康片緩解組織粘連,桂枝茯苓丸調節氣血運行。中藥需辨證使用,濕熱型與寒凝型用藥不同。
3、止痛藥物:急性發作期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緩解盆腔充血疼痛,塞來昔布減少炎性介質分泌,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不適。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
4、免疫調節:反復發作者可輔助免疫增強劑。匹多莫德提升局部免疫力,轉移因子調節T細胞功能,脾氨肽改善體質。適用于合并疲勞、易感染人群。
5、物理療法:慢性期配合局部理療效果更佳。超短波促進炎癥吸收,紅外線照射改善血液循環,中藥灌腸直達病灶。需避開月經期及急性感染期。
日常飲食宜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增強抵抗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瑜伽、快走等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經期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定期復查超聲觀察附件區變化。出現持續發熱或劇烈腹痛需及時就醫排除膿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