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長在牙齦上可通過保持口腔衛生、局部用藥、調整飲食、緩解壓力、補充維生素等方式治療。口腔潰瘍通常由創傷刺激、免疫力下降、營養缺乏、內分泌紊亂、感染等因素引起。
1、保持口腔衛生
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牙齒和牙齦,避免用力刷牙刺激潰瘍面。飯后用溫鹽水或醫用漱口水含漱,減少細菌滋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產品,防止黏膜進一步受損。潰瘍期間可暫時改用兒童牙刷,降低機械摩擦風險。
2、局部用藥
遵醫囑使用口腔潰瘍貼膜如醋酸地塞米松貼片,或噴涂西瓜霜噴劑等中成藥。疼痛明顯時可短期應用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麻醉。合并感染時需配合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藥物。禁止自行使用強效激素類藥物。
3、調整飲食
避免食用過硬、過燙或辛辣刺激食物,推薦常溫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麥、雞蛋,促進黏膜修復。暫時減少酸性水果攝入,用吸管飲用液體可減少對潰瘍面的刺激。
4、緩解壓力
長期精神緊張會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抑制免疫功能,加重潰瘍。建議保證充足睡眠,嘗試正念冥想或深呼吸練習。每天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幫助降低皮質醇水平。
5、補充維生素
臨床常用復合維生素B片和維生素C片輔助治療,缺乏微量元素鋅時可服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頑固性潰瘍需檢測血清鐵蛋白和葉酸水平,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補充。
日常應注意避免咬傷牙齦,佩戴矯正器或假牙者需定期調整。反復發作超過兩周不愈,或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時,需排查白塞病、克羅恩病等系統性疾病。發作期可用吸管飲用常溫綠豆湯等清涼飲品,避免用患側咀嚼,夜間睡眠可適當抬高床頭減少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