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檢查是眼科常規檢查項目,主要用于評估視網膜、視神經及血管的健康狀況。檢查過程通常需要10-15分鐘,實際時間受檢查設備類型、患者配合度、病變復雜程度等因素影響。
直接檢眼鏡檢查是最基礎的眼底篩查方式。醫生會使用手持式檢眼鏡,在暗室中通過瞳孔觀察視網膜結構。檢查前需散瞳,常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擴大瞳孔,以便更清晰觀察周邊視網膜。此方法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視網膜出血、視盤水腫等病變。
裂隙燈聯合前置鏡檢查能提供更立體的眼底圖像。患者需將下巴固定于裂隙燈托架,醫生通過前置鏡放大觀察視網膜各層結構。該檢查對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有較高價值,可發現微動脈瘤、硬性滲出等早期病變。
眼底照相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屬于無創影像學檢查。眼底照相能記錄視網膜血管形態,適用于高血壓視網膜病變隨訪;OCT可分層顯示視網膜結構,對黃斑裂孔、青光眼視神經纖維層厚度測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新型設備可同時完成眼底彩照、熒光造影和OCT檢查。
特殊情況下需進行熒光素血管造影檢查。通過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后連續拍攝眼底血管影像,能清晰顯示視網膜血管滲漏、無灌注區等異常,主要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的診療方案制定。檢查后可能出現皮膚暫時性黃染,屬正常藥物代謝現象。
眼底檢查后出現短暫視物模糊無需緊張,散瞳效果通常4-6小時消退。檢查中發現可疑病變更需定期復查,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高度近視患者每兩年檢查一次。急性視力下降伴閃光感應立即就醫排除視網膜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