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產后飲食需注重營養均衡與易消化,推薦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含鐵食物、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及溫補類食材。人工流產可能導致氣血虧虛,飲食調理有助于身體恢復。
一、優質蛋白
選擇魚肉、雞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蛋白質是組織修復的重要原料,流產后子宮內膜需要再生,適量補充可促進創面愈合。烹調方式以清蒸、燉煮為主,避免油炸或辛辣調味。
二、含鐵食物
動物肝臟、鴨血、菠菜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可預防貧血。流產過程中失血會使鐵儲備下降,血紅素鐵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鐵,建議與維生素C豐富的食材搭配食用。紅棗、枸杞等藥食同源食材可輔助補血。
三、維生素補充
西藍花、獼猴桃、橙子等提供維生素C、葉酸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鐵吸收,葉酸有助于紅細胞生成,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深色蔬菜應占每日蔬菜攝入量一半以上,水果每日200-350克為宜。
四、全谷物主食
燕麥、糙米、藜麥等全谷物保留更多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流產后胃腸功能可能減弱,全谷物比精制米面更易消化且營養全面。可搭配小米、山藥等健脾食材熬粥,避免糯米等不易消化主食。
五、溫補食材
生姜、桂圓、羊肉等溫性食物適合流產后虛寒體質。中醫認為流產傷及沖任二脈,適當溫補可驅散宮寒,但陰虛火旺者應減少姜、酒等辛熱之物。阿膠需經專業中醫師辨證后使用。
流產后兩周內避免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如冰飲、辣椒、咖啡等。恢復期應少量多餐,每日飲水1500毫升以上,禁煙酒及活血類中藥。如出現持續腹痛或異常出血需及時復查,合并貧血者可遵醫囑服用鐵劑。飲食調理需配合充足休息,術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