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主要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激素水平波動、精神心理因素、慢性疾病影響等原因引起。
1、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釋放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這兩種激素協(xié)同調控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促進卵泡發(fā)育,黃體生成素誘發(fā)排卵并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該軸系任何環(huán)節(jié)異常均可導致月經周期紊亂。
2、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在雌激素作用下增殖增厚,排卵后受孕激素影響轉化為分泌期內膜。若未受孕,黃體萎縮導致激素水平下降,內膜失去支持而脫落出血形成月經。內膜對激素反應的敏感性改變會影響月經周期規(guī)律性。
3、激素水平波動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是月經來潮的直接原因。青春期激素水平不穩(wěn)定、圍絕經期卵巢功能衰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導致的激素失衡,均可引起月經周期延長、縮短或閉經等情況。
4、精神心理因素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通過影響下丘腦功能干擾激素分泌。應激狀態(tài)下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會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脈沖式分泌,導致排卵障礙和月經紊亂。
5、慢性疾病影響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糖尿病、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會干擾性激素代謝。嚴重貧血、肝腎功能不全、結核等消耗性疾病可能抑制下丘腦-垂體功能,這些病理狀態(tài)都可能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異常。
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正常月經周期,建議每日攝入足量優(yōu)質蛋白和鐵元素,適量食用動物肝臟、深色蔬菜等含鐵豐富食物。適度運動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出現(xiàn)月經周期持續(xù)異常時應及時就醫(yī)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后,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烏雞白鳳丸、益母草顆粒、定坤丹等中成藥調理,或根據激素檢測結果補充戊酸雌二醇片、黃體酮膠囊等藥物。經期需注意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寒涼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