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后方牙齦腫脹可通過冷敷緩解、鹽水漱口、藥物干預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智齒冠周炎、牙周膿腫或創傷性刺激等原因引起。
冷敷能有效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用干凈毛巾包裹冰塊敷于患側面部,每次10-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該方法通過收縮血管減少組織滲出,適合外傷或術后腫脹。
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漱口具有抑菌消炎作用。每日4-6次含漱,每次持續30秒。研究顯示鹽水可降低牙齦溝內細菌負荷,對早期牙齦炎效果顯著。
藥物干預需在口腔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常用消炎藥物包括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乙酰螺旋霉素片等抗生素,以及布洛芬緩釋膠囊等鎮痛藥。智齒冠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局部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
病理性腫脹多與厭氧菌感染有關,常伴隨張口受限、頜下淋巴結腫大。牙周膿腫可能由牙結石刺激導致,表現為牙齦波動感及叩痛。創傷性腫脹常見于硬物劃傷或矯治器壓迫。
持續腫脹超過3天或伴發熱需及時就診。口腔全景片能明確是否存在阻生智齒或根尖病變,嚴重感染可能需切開引流。日常應使用軟毛牙刷清潔智齒區域,避免食物殘渣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