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髕試驗陽性通常提示膝關節腔內存在積液,可能由創傷性滑膜炎、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原因引起。
膝關節受到外力撞擊或扭傷后,滑膜組織可能出現炎癥反應并分泌過量滑液。患者除浮髕試驗陽性外,常伴有局部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急性期可通過冰敷、彈性繃帶加壓包扎緩解,慢性期需配合超聲波等物理治療。藥物可選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等。
關節軟骨退變導致滑膜刺激,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典型表現為晨僵、活動后疼痛加重。治療需控制體重、減少爬樓梯等負重活動,藥物包括鹽酸氨基葡萄糖片、玻璃酸鈉注射液、洛索洛芬鈉片等。嚴重關節畸形需考慮脛骨高位截骨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發滑膜增生,常見對稱性多關節受累。血液檢查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治療需聯合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等抗風濕藥,配合益賽普等生物制劑。急性發作期可短期使用醋酸潑尼松片控制炎癥。
細菌經血行或傷口直接侵入關節腔,多伴有發熱、局部皮溫升高等全身癥狀。確診需關節液穿刺培養,治療首選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抗生素,嚴重者需關節腔灌洗引流。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軟骨永久性破壞。
尿酸鹽結晶沉積誘發急性炎癥,常見于第一跖趾關節,膝關節受累時同樣可出現浮髕征。急性期可用秋水仙堿片、依托考昔片緩解疼痛,慢性期需長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血尿酸水平。需嚴格限制高嘌呤飲食。
膝關節積液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劇烈運動,建議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飲食上可增加深海魚類、堅果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夜間睡眠時可抬高患肢促進液體回流,若腫脹持續加重或出現皮膚發紅發熱,須及時至風濕免疫科或骨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