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治療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維生素D3衍生物、光敏劑及中藥制劑等。具體選擇需根據皮損范圍、病程及個體差異綜合評估。
1、糖皮質激素:
外用強效糖皮質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鹵米松乳膏適用于局限型白癜風,可抑制局部免疫反應促進色素恢復。長期使用需警惕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建議選擇弱效制劑。
2、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適用于面部及間擦部位,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抑制局部炎癥。該類藥物無糖皮質激素的皮膚萎縮風險,但可能出現短暫灼熱感,建議夜間使用避光。
3、維生素D3衍生物:
卡泊三醇軟膏通過調節角質形成細胞分化促進黑素細胞遷移,常與光療聯合使用。用藥期間需監測血鈣水平,避免與全身用維生素D制劑聯用。
4、光敏劑:
補骨脂素溶液配合UVA照射PUVA療法可刺激殘余黑素細胞增殖,適用于泛發型患者。治療期間需嚴格防曬,長期應用可能增加光老化風險,兒童及孕婦慎用。
5、中藥制劑:
白癜風膠囊、驅白巴布期片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調和氣血功效,需辨證使用。部分制劑含補骨脂成分,服藥后應避免強光照射,肝功能異常者需定期監測轉氨酶。
藥物治療需配合日常防護,外出使用SPF30+防曬霜保護白斑區域,避免外傷誘發同形反應。建議多食用富含酪氨酸的豆制品、堅果類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保持規律作息與良好心態,避免精神緊張加重免疫紊亂。進展期患者建議每2-3個月復診評估療效,穩定期可嘗試表皮移植等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