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濕疹可以控制癥狀并達到臨床治愈,但存在復發可能。該病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通過規范治療和長期管理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一、急性期癥狀與干預
急性期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伴劇烈瘙癢,嚴重時出現滲出和糜爛。治療需聯合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緩解瘙癢,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控制炎癥。每日使用無刺激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此階段治愈率較高,約70%患者經2-4周治療可進入緩解期。
二、慢性期管理與預防
慢性期以皮膚干燥、苔蘚樣變和色素沉著為主,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環境過敏原持續暴露等因素有關。需長期使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維持治療,配合紫外線光療改善皮損。每周2-3次燕麥浴可舒緩皮膚,居家環境需保持濕度40%-60%,避免接觸塵螨、動物毛發等常見致敏原。此階段完全治愈率約30%,多數患者需間歇性治療控制癥狀。
日常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飲食避免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規律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可調節免疫功能,但運動后需及時清潔汗液。建立皮膚護理日記記錄誘因,每3-6個月復查過敏原譜,心理上接受疾病慢性特征有助于減少焦慮引發的癥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