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瘡一般是指膿皰瘡,治療時可選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紅霉素軟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藥物。膿皰瘡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水皰或膿皰,易破潰結痂。
1、莫匹羅星軟膏
莫匹羅星軟膏適用于細菌性皮膚感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該藥可直接涂抹于患處,能有效減少膿液滲出。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及黏膜,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2、夫西地酸乳膏
夫西地酸乳膏對革蘭陽性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效果顯著,可抑制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適用于膿皰瘡早期局部治療,涂抹后可能出現(xiàn)輕微刺激感,通常不影響繼續(xù)使用。
3、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
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含有多粘菌素B和桿菌肽,對混合細菌感染效果較好。該藥能破壞細菌細胞膜,適合滲出明顯的皮損,但不宜長期大面積使用。
4、紅霉素軟膏
紅霉素軟膏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發(fā)揮作用,對鏈球菌感染效果較好。適用于兒童及成人小面積膿皰瘡,使用期間可能出現(xiàn)局部燒灼感等不良反應。
5、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對厭氧菌和需氧菌均有抑制作用,適合炎癥較重的膿皰瘡。凝膠劑型更利于滲透吸收,但需注意可能引起腹瀉等全身不良反應。
膿皰瘡患者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導致感染擴散。飲食宜清淡,適當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和維生素C有助于創(chuàng)面修復。接觸患處后應及時洗手,衣物毛巾需煮沸消毒。若皮損范圍擴大或伴隨發(fā)熱,應及時就醫(yī)評估是否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兒童患者家長應注意隔離防護,防止在幼兒園等集體場所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