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袋溢膿可通過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抗生素治療、牙周翻瓣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等方式治療。牙周袋溢膿通常由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免疫系統異常、糖尿病繼發感染、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菌斑堆積是牙周袋溢膿最常見的原因,口腔清潔不足導致細菌在齦緣繁殖,引發牙齦炎癥。治療需徹底清除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牙結石長期刺激會加重牙周袋深度,形成厭氧菌繁殖環境。超聲波潔牙能有效去除齦下結石,必要時可輔助多西環素局部緩釋制劑。
免疫系統異常患者易出現反復牙齦膿腫,除基礎治療外可短期使用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常伴隨創面愈合延遲,需在控制血糖基礎上進行牙周序列治療。遺傳性牙周炎患者可能出現早發性牙槽骨吸收,需早期介入骨移植等再生治療。
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且伴骨下袋缺損時,需考慮牙周翻瓣手術暴露根面。對于垂直型骨吸收病例,引導性組織再生術聯合植骨材料能促進牙周組織重建。頑固性溢膿需進行微生物檢測,針對性使用敏感抗生素。
出現牙齒松動度增加或咬合無力時,應及時進行牙周夾板固定。治療期間建議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縫刷維護口腔衛生,每3-6個月進行專業維護。吸煙患者必須戒煙以改善牙齦微循環,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