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是由疥螨寄生在皮膚傳染病引起的,主要通過直接皮膚接觸傳播,常見于衛生條件差或人群密集環境。疥瘡可能由密切接觸傳播、共用物品感染、免疫力低下、皮膚屏障受損、集體生活等因素引起。
1、密切接觸傳播
疥螨通過皮膚直接接觸傳播是主要感染途徑,如握手、擁抱或性接觸。疥螨在人體皮膚表層挖掘隧道并產卵,導致劇烈瘙癢和皮疹。夜間瘙癢加劇是典型特征,皮膚可見灰白色隧道和紅色丘疹。治療需使用殺螨藥物,如硫磺軟膏、苯甲酸芐酯乳膏,同時密切接觸者需同步治療。
2、共用物品感染
接觸被疥螨污染的衣物、床單或毛巾可能間接傳播。疥螨在體外可存活數天,共用個人物品增加感染風險。癥狀多出現在手指縫、手腕等皮膚薄嫩處,表現為針尖大小丘疹和水皰。除藥物治療外,患者衣物需沸水燙洗或密封放置以殺滅疥螨,環境消毒可選用除螨噴霧。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更易感染且癥狀嚴重。這類患者可能出現結痂型疥瘡,皮膚覆蓋厚痂皮且傳染性極強。治療需延長用藥周期,配合免疫調節,常用藥物包括克羅米通乳膏、林旦乳膏。護理時需嚴格隔離,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
4、皮膚屏障受損
濕疹、燒傷等皮膚損傷會破壞保護層,便于疥螨侵入。受損皮膚可能出現大面積紅斑和膿皰,易與細菌感染混淆。治療需先控制原發皮膚病,再使用伊維菌素等殺螨藥物。護理時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
5、集體生活
養老院、學校等集體場所易爆發群體性感染。癥狀表現為多人同期出現夜間瘙癢和特征性皮損。除個體治療外,需對環境進行徹底消殺,使用芐氯菊酯處理床鋪。預防需定期篩查,發現病例及時隔離,衣物高溫烘干不少于30分鐘。
疥瘡患者需每日更換消毒衣物,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家庭成員應同步檢查治療,貼身物品需60℃以上高溫處理。保持居住環境通風干燥,定期曝曬被褥。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用藥后癥狀未緩解或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集體單位發現病例需上報疾控部門,開展環境消殺和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