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陰莖疼痛可能與包皮龜頭炎、尿路感染、外傷、尿道結石、心理因素等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1、包皮龜頭炎
包皮過長或清潔不足易引發炎癥,表現為陰莖頭紅腫、灼痛,分泌物增多。需每日溫水清洗,包皮過長者可考慮環切手術。急性期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合并真菌感染時使用克霉唑乳膏。嚴重者需口服頭孢克洛等抗生素。
2、尿路感染
細菌逆行感染尿道會引起排尿刺痛、尿頻,可能伴隨發熱。常見于飲水不足或憋尿行為。確診需尿常規檢查,治療常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頭孢地尼等藥物。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毫升飲水量,排尿后清潔會陰。
3、外傷因素
運動碰撞或衣物摩擦可能導致陰莖挫傷,出現局部淤血、脹痛。輕微損傷可通過冷敷緩解,48小時后熱敷促進吸收。若存在皮膚破損需用碘伏消毒,避免繼發感染。劇烈疼痛或持續腫脹需排除海綿體損傷。
4、尿道結石
結石卡頓在尿道會引起尖銳絞痛,常見于飲水少、高鹽飲食的兒童。B超可明確診斷,小結石可通過多飲水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疼痛發作時可服用雙氯芬酸鈉栓緩解,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心理因素
焦慮或恐懼情緒可能引發功能性疼痛,表現為陣發性隱痛但無器質性病變。可通過游戲分散注意力,家長避免過度關注疼痛表現。持續1周以上需排查學校壓力等心理誘因,必要時進行專業心理疏導。
日常應注意選擇寬松棉質內褲,避免劇烈運動中會陰部撞擊。飲食保持清淡,每日飲水超過1000毫升。出現排尿困難、持續疼痛或血尿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不可自行使用止痛藥物。青春期男孩需進行正確的生理衛生指導,消除對生殖器變化的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