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患者可遵醫囑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鹽酸氟桂利嗪、銀杏葉提取物等藥物改善癥狀。耳石癥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主要表現為頭部位置變化時出現的短暫眩暈,藥物治療需配合耳石復位等物理治療。
1、甲磺酸倍他司汀
甲磺酸倍他司汀是治療耳石癥的常用藥物,屬于前庭抑制劑,能夠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眩暈癥狀。該藥通過調節內耳血管通透性,緩解膜迷路積水,對伴隨惡心嘔吐的患者尤為適用。用藥期間需監測血壓變化,避免與抗組胺藥物聯用。
2、鹽酸氟桂利嗪
鹽酸氟桂利嗪為鈣通道阻滯劑,可抑制前庭神經異常放電,減少眩暈發作頻率。該藥特別適用于合并偏頭痛的耳石癥患者,能緩解血管痙攣引起的缺血癥狀。長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現的錐體外系反應,老年患者應減量使用。
3、銀杏葉提取物
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改善內耳血液循環的作用,能減輕位置性眩暈的持續時間。該藥通過清除自由基保護前庭毛細胞,適合老年性耳石癥或合并動脈硬化的患者。需注意與抗凝藥物合用時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4、地西泮
地西泮作為中樞鎮靜劑,可用于急性眩暈發作時的對癥處理。該藥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神經遞質作用,快速緩解前庭神經核過度興奮狀態。短期小劑量使用可控制焦慮情緒,但須嚴格避免長期服用以防依賴性。
5、異丙嗪
異丙嗪作為抗組胺藥物,能有效抑制前庭神經傳導,減輕眩暈伴隨的惡心嘔吐癥狀。該藥通過阻斷H1受體調節前庭-自主神經反射,適用于運動病樣反應的耳石癥患者。服藥期間禁止駕駛或操作精密儀器。
耳石癥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應避免突然轉頭或快速改變體位,睡眠時保持頭部適度抬高。日常可進行Brandt-Daroff習服訓練增強前庭代償功能,飲食注意限制鈉鹽攝入以減少內淋巴液積聚。若眩暈反復發作或持續超過1周,需及時復查排除梅尼埃病等繼發病變。所有藥物均應在耳鼻喉科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不可自行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