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流鼻血可通過壓迫止血、冷敷鼻部、調整室內濕度、補充維生素、就醫檢查等方式處理。兒童鼻出血多由鼻腔干燥、外力碰撞、過敏性鼻炎、凝血功能障礙、鼻腔異物等原因引起。
1、壓迫止血
立即讓孩子坐直稍向前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柔軟部位,持續壓迫10分鐘左右。避免仰頭導致血液倒流嗆咳,壓迫時指導孩子用口呼吸。若出血量較大可將消毒棉球或醫用明膠海綿輕柔填入鼻腔輔助止血。
2、冷敷鼻部
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鼻梁及前額部位,低溫能使鼻腔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每次冷敷不超過15分鐘,間隔1小時可重復進行。冷敷時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對寒冷敏感的孩子可改用冷水浸濕的毛巾外敷。
3、調整室內濕度
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范圍,使用加濕器或放置水盆增加空氣濕度。冬季避免長時間使用電暖氣,空調房內可懸掛濕毛巾。干燥季節可每日用生理鹽水噴霧濕潤鼻腔,預防鼻黏膜干裂出血。
4、補充維生素
日常飲食中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獼猴桃,以及含維生素K的菠菜、西蘭花等深綠色蔬菜。維生素C能增強血管彈性,維生素K參與凝血因子合成。反復鼻出血兒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補充劑。
5、就醫檢查
若出血頻繁或難以止血,需排查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局部病變,以及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等全身性疾病。醫生可能采用硝酸銀燒灼止血、鼻腔填塞或電凝術處理嚴重出血,并根據病因開具氯雷他定糖漿、酚磺乙胺等藥物。
家長應定期修剪孩子指甲避免抓傷鼻腔,教育孩子不要摳挖鼻孔或向鼻腔塞入異物。急性出血期避免劇烈運動,恢復后適當增加飲水量。記錄出血頻率和誘因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長期反復出血需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檢查。日常注意膳食均衡,保證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增強鼻腔黏膜修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