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形式障礙的主要癥狀包括反復出現的軀體不適、過度關注身體健康以及頻繁就醫行為。這類癥狀通常持續半年以上,且無法用醫學檢查結果完全解釋。
軀體形式障礙的早期表現多為頭痛、頭暈、胃腸不適等常見癥狀。患者常描述為游走性疼痛或難以準確定位的不適感,可能伴有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癥狀特點為反復出現但檢查結果陰性,患者往往對醫生的解釋持懷疑態度。
進展期癥狀表現為癥狀部位擴大化,可能涉及多個器官系統。常見胸痛、背痛、排尿異常等新發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感覺異常如麻木或刺痛。此階段患者通常已進行多次醫學檢查,但仍持續擔心患有嚴重疾病,頻繁更換醫生或要求重復檢查。
終末期可能出現顯著功能障礙,包括因擔心癥狀而回避日常活動、長期臥床等行為改變。部分患者會發展出對特定疾病的恐懼,如堅信自己患有癌癥或心臟病。伴隨焦慮抑郁情緒的比例顯著增高,社會功能明顯受損。
軀體形式障礙需要與器質性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當出現持續6個月以上的多種軀體癥狀,且醫學檢查不能充分解釋時,建議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診。專業醫生會通過詳細問診和心理評估確定診斷,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