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18周小腹疼痛感可能由子宮韌帶牽拉、假性宮縮、泌尿系統感染、胃腸功能紊亂、先兆流產等因素引起,需根據具體原因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1、子宮韌帶牽拉:
隨著孕周增加,子宮體積增大可導致圓韌帶受到機械性牽拉,表現為下腹雙側或單側短暫銳痛,尤其在體位改變或咳嗽時明顯。這種生理性疼痛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建議采取側臥位休息,避免突然動作。若疼痛持續超過30分鐘或伴隨出血需及時就醫。
2、假性宮縮:
妊娠中期可能出現無規律、無痛性的子宮收縮,稱為Braxton Hicks收縮。當頻率超過每小時4次或伴有下墜感時,可能與身體勞累、脫水有關。建議立即停止活動并補充水分,記錄宮縮頻率。若休息后不緩解或出現規律性宮縮,需排除早產可能。
3、泌尿系統感染:
孕期激素變化使輸尿管擴張,易發生腎盂腎炎或膀胱炎,表現為下腹隱痛伴尿頻尿急。需通過尿常規檢查確診,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同時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憋尿。
4、胃腸功能紊亂:
孕激素升高會延緩胃腸蠕動,可能引發腸脹氣、便秘導致的絞痛。疼痛多位于臍周,與飲食不當相關。建議少量多餐,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量飲用溫蜂蜜水。若出現嘔吐、腹瀉需警惕胃腸炎,必要時進行便常規檢查。
5、先兆流產:
持續性下腹墜痛伴隨陰道流血或褐色分泌物,可能提示宮頸機能不全或胎盤異常。需立即臥床休息并急診超聲檢查,評估宮頸長度及胎盤位置。根據情況可能需要進行宮頸環扎術或黃體酮支持治療。
建議孕婦每日記錄胎動情況,保持每日30分鐘溫和運動如孕婦瑜伽或散步,避免提重物及長時間站立。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鈣質,如雞蛋、魚肉、牛奶等,同時控制精制糖攝入。出現疼痛加重、陰道流血、發熱或胎動異常時,務必及時至產科急診就診。定期產檢時需向醫生詳細描述疼痛特征,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排除胎盤早剝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