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皮膚瘙癢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動、皮膚干燥、過敏反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保濕護理、抗過敏治療、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
1、激素變化: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減弱,角質層水分流失加速。哺乳期催乳素升高可能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瘙癢感。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的潤膚乳,避免頻繁沐浴。
2、干燥脫屑:
產后代謝率降低及頻繁哺乳易造成體液丟失,腹部妊娠紋區域易出現干性濕疹。表現為片狀脫屑伴抓痕,夜間瘙癢加劇。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甘油成分的潤膚霜3次,室溫控制在22-24℃。
3、接觸過敏:
產后使用的衛生巾、收腹帶等用品可能含致敏材質,哺乳期高蛋白飲食也易誘發蕁麻疹。典型癥狀為邊界清晰的紅斑伴丘疹??诜壤姿ɑ蛲庥脿t甘石洗劑可緩解,哺乳期需遵醫囑用藥。
4、膽汁淤積: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產后持續未愈時,膽鹽沉積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多伴有手掌腳底瘙癢、尿色加深等癥狀。血清總膽汁酸檢測可確診,熊去氧膽酸膠囊聯合考來烯胺散治療有效。
5、真菌感染:
產褥期出汗增多及免疫力下降易繼發念珠菌感染,常見于乳房下皺襞、腹股溝等部位。表現為環形紅斑伴衛星灶,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每日2次,療程需持續至癥狀消失后1周。
產后瘙癢護理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ml。飲食避免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可適量補充維生素A、E。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若瘙癢持續2周以上或出現黃疸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