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異味通常由包皮垢堆積、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引起,可通過日常清潔護理、藥物輔助治療等方式改善。常見原因包括包皮過長導致的分泌物滯留、龜頭炎如念珠菌性龜頭炎以及汗液與細菌混合產生的異味。
生理性因素主要與清潔不足有關。每日用溫水清洗陰莖頭部及包皮內側,重點清除白色包皮垢;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沐浴露,可選擇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專用洗劑。穿透氣棉質內褲并保持局部干燥能減少細菌滋生。
病理性因素中,念珠菌感染可能與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未控制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伴瘙癢。細菌性龜頭炎常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可能出現紅腫、膿性分泌物。這兩種情況需分別使用抗真菌藥膏如克霉唑乳膏或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但具體用藥需經醫生診斷后指導使用。
包皮過長者若反復發生感染,建議泌尿外科評估是否需行包皮環切術。術后可顯著降低感染復發率,但需嚴格遵循術后護理規范。
出現持續異味合并潰瘍、滲液或發熱時,需排除性傳播疾病可能,應及時就醫進行分泌物檢測。日常避免共用毛巾,性伴侶應同步檢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