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五味子與五味子在植物來源、外觀特征、藥用成分及功效應用等方面存在差異。
1、植物來源:
西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于陜西、甘肅等地;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地區。兩者雖同屬木蘭科,但為不同種植物。
2、外觀特征:
西五味子呈不規則球形,表面皺縮,顏色紫紅或暗紅,直徑約5-8毫米;五味子顆粒較大,直徑6-12毫米,表面呈紅色或紫紅色,油潤有光澤。西五味子果肉較薄,種子占比較大。
3、藥用成分:
西五味子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等木脂素類成分,但有效成分含量低于五味子;五味子富含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素等活性物質,其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是西五味子的2-3倍,保肝作用更強。
4、功效差異:
西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功效,多用于治療久咳虛喘;五味子除收斂固澀外,更以保肝護肝、寧心安神見長,適用于肝炎輔助治療及失眠多夢等癥狀。
5、臨床應用:
西五味子常與麥冬、沙參配伍治療肺虛久咳;五味子多與酸棗仁、丹參聯用改善肝功能。現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在抗氧化、抗腫瘤方面效果更顯著,而西五味子價格相對低廉,多用于復方制劑。
日常使用時可選擇五味子泡水飲用,取5-10粒沸水沖泡;西五味子建議煎煮后服用,每日用量6-12克。兩者均屬溫補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長期服用需遵醫囑。膳食搭配可嘗試五味子粥或西五味子燉瘦肉,運動后飲用五味子茶有助于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