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無力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常見的恢復期癥狀之一,可能與病毒殘留影響、免疫系統持續激活、能量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二次感染后乏力感更明顯通常與機體未完全恢復、心理壓力疊加或潛在營養缺乏相關。
生理性因素
1. 能量代謝紊亂:病毒感染后線粒體功能短期受損,三磷酸腺苷合成減少,導致肌肉供能不足。建議增加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和復合碳水化合物燕麥、紅薯攝入,避免高糖飲食加重疲勞。
2. 睡眠節律失調:感染期間褪黑素分泌異常可能遺留睡眠障礙。保持固定作息時間,睡前1小時避免電子設備藍光刺激,必要時可短期使用棗仁安神膠囊等中成藥調節。
3. 脫水與電解質失衡:發熱出汗導致鈉鉀流失,肌細胞興奮性下降。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
病理性因素
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心肌損傷有關,通常表現為異常疲倦、活動后心悸等癥狀。新冠病毒可誘發亞急性甲狀腺炎,促甲狀腺激素水平波動導致代謝減慢;心肌細胞ACE2受體易感病毒侵襲,約5%康復者存在輕度心肌酶升高。建議檢測甲狀腺功能五項和肌鈣蛋白,異常者需內分泌科或心內科干預。
持續超過4周的乏力需排查慢性疲勞綜合征,這種情況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相關。康復期應避免劇烈運動,采用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活動逐步恢復體能,若伴隨持續低熱或體重下降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