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疼痛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療法、中藥調理、生活方式調整及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盆腔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術后感染、免疫力低下或衛生習慣不良等因素引起。
細菌感染是盆腔炎最常見的病因,病原體包括淋球菌、衣原體等。患者可能出現下腹持續性疼痛、發熱、異常分泌物增多。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多西環素、甲硝唑等。
物理療法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炎癥。常用方法包括超短波治療、紅外線照射等。治療期間需避免勞累和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中藥調理適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選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等方劑。中藥治療需辨證施治,配合艾灸或中藥灌腸效果更佳。
生活方式調整對緩解癥狀和預防復發很重要。建議保持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久坐,注意經期衛生。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西蘭花等。
少數情況如形成盆腔膿腫或藥物治療無效時需考慮手術干預。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探查引流、膿腫切開引流等。術后仍需規范抗感染治療以防復發。
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或陰道異常出血時應立即就醫。未規范治療的盆腔炎可能導致不孕、異位妊娠等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