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伴隨全身疼痛、上吐下瀉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電解質、藥物治療、熱敷緩解、就醫檢查等方式處理。此類癥狀多由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胃腸型感冒、細菌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暫停進食固體食物4-6小時,減輕胃腸負擔。癥狀緩解后從米湯、稀粥等流質飲食開始,逐步過渡到軟爛面條、饅頭等低纖維食物。避免油膩、辛辣、生冷及高糖食物,少量多餐,每次進食量不超過200毫升。
2、補充電解質
嘔吐腹瀉會導致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可口服補液鹽溶液預防脫水。每10-15分鐘飲用10-20毫升溫水或淡鹽水,24小時內補液量應達到體重每公斤50毫升。觀察尿液顏色,若呈深黃色需增加補液。
3、藥物治療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保護黏膜,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調節腸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顆粒抑制腸道分泌。需注意這些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吐藥掩蓋病情。
4、熱敷緩解
用40℃左右熱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鐘可緩解胃腸痙攣疼痛。熱敷時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燙傷,每日不超過3次。配合輕柔順時針腹部按摩,避開飯后1小時內進行。
5、就醫檢查
若出現持續高熱超過38.5℃、嘔血便血、意識模糊、尿量減少等危重癥狀,或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無改善,需立即急診就醫。醫生可能進行血常規、糞便檢測、腹部超聲等檢查明確病因。
恢復期間需保持臥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記錄嘔吐物及排泄物的性狀、次數、量,就醫時提供給醫生參考。癥狀完全消失后2-3天內仍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家中密切接觸者出現類似癥狀需警惕傳染性胃腸炎可能,做好餐具消毒與個人衛生防護。長期反復發作需完善胃鏡、腸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