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內障主要由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導致,常見誘因包括年齡增長、紫外線暴露、代謝異常、眼部外傷及遺傳因素。該病典型表現為漸進性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和眩光敏感。
晶狀體老化是最核心的致病機制。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纖維細胞再生能力減弱,抗氧化物質減少,導致蛋白質氧化損傷積聚。長期紫外線照射會加速這一過程,特別是波長300-400納米的紫外線B段可直接破壞晶狀體上皮細胞DNA。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會通過多元醇途徑使山梨醇堆積,改變晶狀體滲透壓。高血壓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也可能誘發白內障。眼部鈍挫傷或穿透傷可引發外傷性白內障,表現為局限性混濁或全晶狀體混濁。
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先天性白內障基因突變可能增加老年發病風險。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促進自由基生成,維生素C/E缺乏也會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統。
早期可通過佩戴防紫外線眼鏡、補充葉黃素等抗氧化劑延緩進展。成熟期需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視力恢復良好。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裂隙燈檢查,糖尿病患者應每半年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