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三四天不排便屬于便秘范疇,醫學上定義為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排便困難持續超過3個月。便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導致,需結合具體表現評估。
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水分攝入不足和缺乏運動。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減少腸道內容物體積,導致腸蠕動減慢,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可通過增加全谷物、芹菜、火龍果等食物補充。每日飲水量低于1500毫升會使糞便干硬,加重排便困難。久坐不動會減弱腹肌和腸道收縮力,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快走或腹部按摩。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腸道功能異常和器質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可能與內臟高敏感性有關,常伴有腹脹、排便不盡感。甲狀腺功能減退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可能伴隨怕冷、體重增加等癥狀。糖尿病患者出現自主神經病變時也可能出現便秘,這類情況需要針對原發病治療。
對于功能性便秘,可嘗試建立規律排便習慣,每天固定時間如廁5-10分鐘。短期可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滲透性瀉劑,或開塞露輔助排便。若出現便血、體重驟降、貧血等報警癥狀,需及時進行腸鏡檢查排除腫瘤可能。老年人突然出現的頑固性便秘要警惕腸梗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