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鎖關節脫位可通過手法復位、支具固定、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功能鍛煉等方式保守治療。肩鎖關節脫位通常由外傷、韌帶松弛、關節退變、先天性發育異常、運動損傷等原因引起。
1、手法復位
手法復位是肩鎖關節脫位保守治療的首要步驟,需由專業醫生操作。醫生會根據脫位方向采用牽引、推擠等手法使關節復位,復位過程中可能伴隨輕微疼痛。復位成功的標志是關節恢復正常解剖位置,疼痛明顯減輕。復位后需立即進行影像學檢查確認復位效果,避免不完全復位導致關節不穩定。
2、支具固定
復位后需使用肩關節支具或繃帶固定4-6周,保持鎖骨遠端與肩峰穩定對合。支具應調整至既能限制關節活動又不影響血液循環的松緊度。固定期間需定期復查,觀察復位維持情況。I-II度脫位患者固定時間可適當縮短,III度脫位需延長固定時間至6-8周。
3、藥物治療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緩解疼痛和腫脹。嚴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曲馬多緩釋片,但需注意藥物依賴風險。中藥制劑如云南白藥氣霧劑可局部外用促進消腫。用藥期間需觀察胃腸道反應,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
4、物理治療
急性期48小時后可開始冷敷治療,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腫脹消退后改用超短波、超聲波等理療促進組織修復。康復中期可進行低頻脈沖電刺激預防肌肉萎縮。所有物理治療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避免過度治療導致二次損傷。
5、功能鍛煉
固定解除后需循序漸進開展康復訓練,初期以鐘擺運動、被動關節活動為主。中期加入彈力帶訓練增強肩袖肌群力量,后期逐步恢復抗阻力訓練。整個康復過程需持續3-6個月,訓練強度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訓練期間出現關節不穩需及時就醫評估。
保守治療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韌帶修復,可多食用魚類、蛋類、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食物。康復期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肢減輕關節壓力。定期復查X線片觀察愈合情況,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反復脫位需考慮手術治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導致肌肉痙攣,戒煙限酒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