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后的牙齒又疼痛可能與治療不徹底、繼發感染、牙根折裂、鄰牙問題或咬合創傷等因素有關,可通過藥物鎮痛、二次根管治療、根尖手術、牙冠修復或拔牙等方式處理。
1. 藥物鎮痛
對于輕度炎癥或術后反應性疼痛,可遵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緩解癥狀。若存在細菌感染,可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藥物僅作為臨時措施,需結合病因進一步處理。
2. 二次根管治療
當根管充填不密合或遺漏根管導致感染復發時,需拆除原充填物重新清理根管系統。通過顯微根管技術可定位鈣化根管,配合超聲器械清除殘留壞死組織,徹底消毒后完成三維充填。適用于無牙根結構破壞的病例。
3. 根尖手術
若根尖周存在較大肉芽腫或囊腫,需行根尖切除術聯合倒充填。手術暴露根尖區后去除病變組織,截除感染根尖,采用礦物三氧化物凝聚體進行逆向封閉。該方式可保留患牙,但需評估牙周支持組織狀況。
4. 牙冠修復
牙齒因治療缺損較大時,纖維樁核與全冠修復能恢復咬合功能并防止折裂。氧化鋯全冠具有較高抗折強度,適用于后牙區。修復前需確認根尖無活動性炎癥,避免因微滲漏導致繼發齲或根尖周病變。
5. 拔牙
當出現縱裂至根尖的牙根折裂、嚴重牙周破壞或多次治療失敗時,拔除患牙為最終選擇。拔牙后3個月可考慮種植修復或固定橋修復。術前需通過錐形束CT評估骨量及鄰牙狀態,制定個性化修復方案。
根管治療后疼痛患者應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保持口腔清潔以減少菌斑堆積。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監測根尖周愈合情況,出現自發痛或腫脹需及時就診。飲食宜選擇溫軟食物,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促進牙周組織修復。吸煙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建議治療期間戒煙。夜間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墊保護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