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慢性胰腺炎嚴重時可通過內鏡治療、胰管引流術等方式干預,是否手術需評估胰腺鈣化、假性囊腫等并發癥風險。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長期酗酒、膽道疾病、遺傳因素、高脂血癥、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酒精性損傷:
長期酒精攝入超過40克/日會直接毒害胰腺腺泡細胞,導致胰酶異常激活引發炎癥。戒酒是核心干預措施,需配合維生素B族補充及低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30克以下。
2、膽道梗阻:
膽總管結石或狹窄可能引發胰液排出障礙。這種情況需優先處理膽道病變,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能同時取石和放置支架,膽囊切除術適用于反復發作的膽源性胰腺炎。
3、代謝異常:
持續高甘油三酯血癥超過11.3mmol/L時易誘發胰腺微循環障礙。建議采用ω-3脂肪酸補充聯合貝特類藥物治療,急性期需通過血漿置換快速降脂。
4、并發癥處理:
胰腺假性囊腫直徑超過6厘米或壓迫鄰近器官時,可在超聲引導下行穿刺引流。胰管狹窄伴頑固性疼痛者,可選擇胰管空腸吻合術或全胰腺切除術。
5、功能替代:
外分泌功能不足需補充胰酶制劑如得每通、泌特、慷彼申,同時監測糞便彈性蛋白酶。內分泌功能障礙按糖尿病方案管理,推薦基礎-餐時胰島素注射方案。
日常護理需建立疼痛日記記錄發作誘因,推薦采用低纖維少渣飲食搭配蒸煮烹飪方式,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步行訓練。出現持續消瘦、黃疸或無法緩解的腹痛時需急診就醫,手術治療決策需綜合評估心肺功能及營養狀況,術后需長期隨訪胰腺功能和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