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可通過適量補充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的食物或遵醫囑使用口服補液鹽、氯化鉀緩釋片、葡萄糖酸鈣片等藥物幫助恢復。電解質紊亂可能與腹瀉、嘔吐、大量出汗或腎臟疾病等因素有關,需結合病因調整飲食及治療。
一、食物
1. 香蕉
香蕉富含鉀元素,每100克約含鉀358毫克,適合因嘔吐或腹瀉導致低鉀血癥時食用。鉀離子參與神經肌肉傳導,缺乏時可引發乏力或心律失常。食用時需避免空腹,腎功能不全者應控制攝入量。
2. 椰子水
天然椰子水含鈉、鉀、鎂等多種電解質,滲透壓與人體血漿接近,能快速補充水分和礦物質。適合運動后大量出汗導致的輕度脫水,但糖尿病患需注意其天然糖分含量。
3. 酸奶
酸奶同時提供鈣離子和優質蛋白,鈣元素對維持心肌收縮力有重要作用。選擇無添加糖的全脂酸奶效果更佳,乳糖不耐受者可選用低乳糖產品。
4. 紫菜
干紫菜含鈉量較高,每100克約含鈉710毫克,適合低鈉血癥患者少量食用。其鎂含量也有助于緩解肌肉痙攣,但高血壓患者需控制攝入量。
5. 菠菜
焯水后的菠菜富含鉀和鎂,鎂離子參與300多種酶促反應。草酸經焯煮后可減少對鈣吸收的影響,適合與富含鈣的食物搭配食用。
二、藥物
1. 口服補液鹽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配方含氯化鈉、枸櫞酸鈉、氯化鉀和葡萄糖,能糾正輕中度脫水。適用于急性胃腸炎導致的電解質丟失,需按說明書比例配制。
2. 氯化鉀緩釋片
用于治療中重度低鉀血癥,可避免靜脈補鉀的穿刺風險。服藥期間需監測血鉀濃度,避免與保鉀利尿劑合用導致高鉀血癥。
3. 葡萄糖酸鈣片
針對低鈣血癥引起的抽搐或麻木癥狀,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長期服用需警惕高鈣尿癥,與甲狀腺藥物同服需間隔兩小時。
4. 門冬氨酸鉀鎂
復合制劑同時補充鉀、鎂離子,對心律失常和肌痙攣有改善作用。靜脈給藥需控制滴速,口服制劑可能出現胃腸道反應。
5. 氯化鈉注射液
用于嚴重低鈉血癥的靜脈補充,需根據血鈉水平調整輸注速度??焖偌m正可能引發滲透性脫髓鞘綜合征,需在監護下使用。
恢復期間應避免高糖飲料和酒精加重脫水,每日飲水少量多次。監測尿量及顏色變化,若出現意識模糊或持續肌無力需立即就醫。慢性腎病患者需在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方案,同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