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可通過保持耳道干燥、抗生素滴耳液治療、抗真菌藥物使用、鼓膜修補術、乳突切除術等方式治療。耳漏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膽脂瘤、外傷等原因引起。
1、干燥護理:
生理性耳漏多與耳道潮濕有關,游泳后及時用吹風機低溫檔吹干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簽深入掏耳。淋浴時可佩戴防水耳塞,減少污水進入耳道的機會。耳廓周圍皮膚可涂抹凡士林形成保護膜。
2、抗感染治療:
細菌性外耳道炎引發(fā)的耳漏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環(huán)丙沙星滴耳液。用藥前需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耳道分泌物,每日滴耳3次,療程不少于7天。伴隨耳痛發(fā)熱時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3、真菌控制:
白色念珠菌或曲霉菌感染表現(xiàn)為耳道瘙癢及豆渣樣分泌物,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制霉菌素滴耳液。治療期間停用抗生素滴耳液,保持耳道pH值偏酸性。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水平。
4、鼓膜修復:
慢性中耳炎導致的鼓膜穿孔需行鼓室成形術,采用顳肌筋膜或軟骨膜修補穿孔。術前需控制耳道感染,術后避免用力擤鼻。膽脂瘤型中耳炎需聯(lián)合乳突根治術清除病灶,防止顱內(nèi)并發(fā)癥。
5、手術干預:
外傷性鼓膜穿孔伴腦脊液耳漏需急診行顱底修復術,乳突骨折繼發(fā)耳漏需進行乳突探查術。術后需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咳嗽打噴嚏,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nèi)壓。耳漏持續(xù)超過2周需行腰椎穿刺檢查。
日常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促進黏膜修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恢復期可進行咀嚼運動改善咽鼓管功能,但三個月內(nèi)禁止?jié)撍蚋呖诊w行。定期用耳鏡觀察耳道愈合情況,出現(xiàn)眩暈或面癱需立即復查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