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損傷通常由運動創傷、退行性改變、關節力線異常、先天發育不良、長期負重等因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關節4-6周。減少行走和爬樓梯,避免蹲跪動作。體重較大者建議使用拐杖分擔負荷,睡眠時在膝下墊軟枕保持輕度屈曲位。
2、物理治療:
腫脹消退后開始冷熱交替敷療,超聲波促進組織修復。逐步進行直腿抬高、踝泵訓練維持肌力,水中步行訓練可減少關節壓力。脈沖射頻治療能緩解慢性疼痛,每周3次連續2周可見效。
3、藥物治療:
急性疼痛期可選用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硫酸氨基葡萄糖營養軟骨。伴有交鎖癥狀時可口服邁之靈片改善微循環。關節僵硬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鹽酸乙哌立松片緩解肌肉痙攣。
4、關節腔注射:
反復積液者可進行玻璃酸鈉注射潤滑關節,每月1次連續3-5次。嚴重炎癥時采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滑膜炎,每年不超過3次。富血小板血漿注射適用于年輕患者的Ⅱ度損傷修復。
5、手術治療:
Ⅲ度撕裂或保守治療無效時需關節鏡手術,包括半月板縫合術、部分切除術。術后需佩戴可調節支具6周,術后2天開始CPM機被動訓練。半月板移植術適用于廣泛缺損的年輕活躍患者。
康復期建議每日補充1500mg鈣質和800IU維生素D,多食用三文魚、奇異果等抗炎食物。游泳和騎自行車是理想的有氧運動,需避免籃球等急轉急停項目。半年內每月復查MRI觀察愈合情況,長期隨訪注意骨關節炎早期征兆。膝關節保暖可佩戴遠紅外護膝,睡眠時保持15-20度屈曲角度減輕晨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