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胰腺炎可能導致消化功能減退、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慢性胰腺炎的影響主要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內分泌功能受損、繼發感染風險增加、胰腺假性囊腫形成、癌變概率升高等。
一、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減少會影響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導致脂肪瀉、體重下降等癥狀。長期營養吸收不良可能引發維生素缺乏,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患者需采用低脂高蛋白飲食,必要時補充胰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復方胰酶片等改善消化功能。
二、內分泌功能受損
胰島細胞受損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約三分之一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會發展為糖尿病。這類糖尿病屬于繼發性糖尿病,血糖波動較大且易出現低血糖。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控制,避免高糖飲食加重胰腺負擔。
三、繼發感染風險增加
胰腺組織反復炎癥可能引發局部感染或膿腫,表現為持續腹痛、發熱等癥狀。嚴重感染可能擴散至腹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需及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甲硝唑等控制感染,必要時進行經皮穿刺引流或手術清創。
四、胰腺假性囊腫形成
炎癥導致胰管破裂后,胰液積聚被纖維組織包裹形成假性囊腫。較大囊腫可能壓迫周圍器官引起梗阻性黃疸、胃排空障礙等問題。無癥狀小囊腫可觀察隨訪,直徑超過6厘米或有并發癥時需內鏡引流或手術治療。
五、癌變概率升高
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會使胰腺癌風險增加,尤其是病程超過20年的患者。需定期進行腫瘤標志物CA19-9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出現消瘦加劇、持續背痛、黃疸等癥狀時應警惕癌變可能。
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需嚴格戒酒,采用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50克以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預防骨質疏松,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改善血液循環。疼痛發作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但需避免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每3-6個月復查胰腺功能、血糖及影像學檢查,出現急性加重癥狀如劇烈腹痛、嘔吐發熱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