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輔助治療等方式干預。巧克力囊腫通常由子宮內膜異位種植、經血逆流、免疫異常、遺傳因素和激素水平失衡等原因引起。
藥物治療適用于癥狀較輕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常用藥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孕激素類藥物如地諾孕素和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這些藥物通過抑制卵巢功能或減輕炎癥反應來控制病灶發展。
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巧克力囊腫的主要方式,適用于囊腫較大或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手術方式包括囊腫剝除術和卵巢切除術,前者可保留卵巢功能,后者多用于年齡較大或無生育需求的患者。手術能有效清除異位病灶,但存在復發風險。
輔助治療包括中醫調理和生活方式干預。中醫采用活血化瘀類方劑如桂枝茯苓丸,生活方式上建議避免劇烈運動、減少高雌激素食物攝入。疼痛明顯時可配合熱敷緩解。
巧克力囊腫復發率較高,術后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議在術后6-12個月內完成妊娠計劃。若出現持續加重的痛經或不孕癥狀,需及時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