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胰腺炎的藥物主要包括胰酶替代劑、止痛藥、抗生素、抑酸藥和生長抑素類似物。
1、胰酶替代劑:
慢性胰腺炎患者常需補充胰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復方胰酶片等,幫助分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類藥物需餐中服用,可改善營養不良和脂肪瀉。用藥期間需監測體重和糞便性狀,避免與抑酸藥同服影響療效。
2、止痛藥物:
輕中度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曲馬多,重度疼痛可能需要哌替啶等阿片類藥物。非甾體抗炎藥需謹慎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損傷。疼痛管理需階梯式進行,同時配合禁食和胃腸減壓等基礎治療。
3、抗生素:
重癥胰腺炎合并感染時需使用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廣譜抗生素。用藥前應進行血培養或穿刺液培養,根據藥敏結果調整。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爭議,需嚴格評估感染風險。
4、抑酸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可減少胃酸分泌,降低胰酶激活風險。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適用于輕癥患者。這類藥物需靜脈給藥直至腸內營養恢復,后改為口服維持。
5、生長抑素類似物:
奧曲肽可通過抑制胰液分泌減輕胰腺自我消化,適用于胰瘺或重癥早期。需持續靜脈泵入,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和膽石癥等副作用。用藥期間需監測電解質和腹部體征變化。
胰腺炎患者需嚴格禁食直至腹痛緩解、血淀粉酶下降,恢復飲食應從低脂流質逐步過渡。戒煙戒酒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每日脂肪攝入應控制在30克以下。建議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定期進行胰腺功能和營養狀態評估。急性發作期需絕對臥床,慢性期可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出現持續發熱、黃疸或劇烈腹痛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