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小便出血可通過多飲水、服用抗生素、使用止痛藥、局部清潔護理、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式治療。尿道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結石、性生活不潔、免疫力低下、尿道損傷等原因引起。
1、多飲水
增加每日飲水量有助于稀釋尿液,減少尿液對尿道黏膜的刺激,促進細菌排出。建議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液體攝入。避免飲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可能加重尿道不適癥狀。
2、服用抗生素
細菌性尿道炎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膠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這些藥物可有效抑制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生長。用藥期間須完成全程治療,避免自行停藥導致細菌耐藥。
3、使用止痛藥
排尿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鎮痛藥物緩解癥狀。但需注意這類藥物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療,僅作為輔助手段。長期使用可能掩蓋病情進展,延誤感染控制時機。
4、局部清潔護理
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護理液。女性排尿后應從前往后擦拭,男性應翻起包皮徹底清潔。穿著透氣棉質內褲,避免長時間佩戴衛生護墊。
5、避免刺激性食物
治療期間需忌食辛辣、油膩、過酸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類水果等。這些食物可能刺激尿道黏膜,加重血尿和灼熱感。可適量攝入西瓜、冬瓜等利尿蔬果,幫助沖刷尿道。
尿道炎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久坐和過度勞累。治療期間暫停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現發熱、腰痛或血尿持續超過3天,需及時復查尿常規和泌尿系統超聲。反復發作的尿道炎可能需進行尿培養檢查,必要時需延長抗生素療程或聯合用藥。日常可適當補充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有助于抑制細菌黏附尿道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