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可通過臥床姿勢調整、疼痛管理、呼吸訓練、物理治療、藥物輔助等方式緩解翻身疼痛,通常由骨折端移位、肌肉痙攣、炎癥反應、胸膜刺激、神經壓迫等原因引起。
1、體位調整:
骨折初期建議采用半臥位或健側臥位睡眠,使用枕頭支撐背部及患側肢體,減少骨折端摩擦。翻身時保持脊柱整體轉動,避免軀干扭轉動作,可借助床欄或他人輔助完成體位轉換。疼痛緩解后逐步過渡到平臥位,全程需避免患側受壓。
2、疼痛控制:
急性期可冷敷患處15分鐘/次緩解腫脹,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對乙酰氨基酚可減輕炎癥性疼痛,肌肉松弛劑如氯唑沙宗有助于緩解肋間肌痙攣。疼痛評分≥4分時建議就醫評估是否需要神經阻滯治療。
3、呼吸訓練:
每日進行腹式呼吸練習3次,每次5分鐘,防止因疼痛導致的淺表呼吸。咳嗽時用枕頭輕壓患處減輕震動,必要時使用呼吸訓練器鍛煉肺活量。合并氣胸者需監測血氧飽和度,出現呼吸困難立即就診。
4、物理干預:
傷后2周開始超短波、超聲波等理療促進骨痂形成,每日1次連續10天。康復期進行肩關節環轉運動及擴胸訓練,防止胸廓僵硬。疼痛持續超過4周需復查CT排除骨不連,嚴重移位骨折可能需胸帶固定。
5、藥物輔助:
鈣劑聯合維生素D3促進骨骼修復,如碳酸鈣、骨化三醇。睡眠障礙者可短期使用唑吡坦等鎮靜藥物,避免使用阿片類制劑以防呼吸抑制。中藥三七片、跌打丸可輔助化瘀止痛,需與西藥間隔2小時服用。
恢復期間每日補充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保證1小時日照促進鈣吸收。6周內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睡眠時穿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單根骨折通常4-6周疼痛顯著減輕,多發性骨折需8-12周恢復,期間出現發熱、咳血或疼痛加劇需急診排除肺炎、肺栓塞等并發癥。康復后期可進行游泳、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增強胸廓柔韌性。